系列专题|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利导航系列第18期: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风险分析
综合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各细分领域专利申请量、创新企业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及各自在全国的排名情况来看,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薄弱领域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领域,包括陶瓷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其次是中下游的 CMOS 工艺、生物传感器和检测仪器。
原材料领域中,各细分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创新企业数量、创新人才数量都较少,特别是金属材料,在国内排名和创新人才排名均靠后。CMOS 工艺的专利申请量、创新企业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同样较少;生物传感器虽然全国地市中排第二,但其相关专利仅 318 件且创新人才数量少,同时国内生物传感器水平与全球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表1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薄弱细分领域创新要素情况
01 专利质量风险分析
截止2023年12月底,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有13.6万件高价值专利,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12.7万件,海外同族专利4.3万件、维持年限超过十年专利2.4万件、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65件、专利权质押专利2037件。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有高价值专利8209件,占全国的比重为6%,在全国各地市中排名第二。其中,南山区在深圳市排名第一,与第二名的龙岗相差将近两倍。
图1 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高价值专利数量排名靠前的地市分布情况(单位:件)
图2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价值专利数量的区排名情况(单位:件)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高价值专利中,共有8209件高价值专利,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7878件(覆盖智能传感器全技术分支),海外同族专利2684件(传感器制造、物理传感器、传感类设备以及应用领域)、维持年限超过十年专利810件(传感类设备和应用领域)、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5件(位置定位设备、生物医疗和工业自动化)、专利权质押专利102件(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疗、智能驾驶、试验机以及物理传感器)。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价值专利的申请人中,高价值专利量最多的是华为,高价值专利量远超其他申请人,专注于产业链下游,高价值专利主要在物理传感器、摄像照像设备、位置定位、智能驾驶、消费电子等领域。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价值专利的申请人中,排名前三的是华为(1303件)、腾讯(511件),其高价值专利总量占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价值专利总和的15.7%,远超其他申请人,华为专注于产业链下游,高价值专利主要在物理传感器、摄像照像设备、位置定位、智能驾驶、消费电子等领域。其他申请人的高价值专利数量均不超过 300件。
图3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价值专利的申请人排名情况(单位:件)
图4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价值专利的细分领域分布情况(单位:件)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高价值专利,主要分布在消费电子、物理传感器、智能驾驶、生物医疗、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从细分产业看,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高价值专利,主要分布在消费电子(1543件)、物理传感器(1363件)、智能驾驶(1018件)、生物医疗(982件)、智能机器人(852件)等领域。
02 海外专利布局风险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在海外申请专利申请量为3.23万件,其中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在海外申请专利申请量为7346件,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一位,超出第二名北京近三千件,注重对海外的布局。
图5 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海外专利数量前十的地市分布情况(单位:件)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海外专利主要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欧洲专利局等国家和地区公开。
从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海外专利的受理局情况来看,深圳市相关主体主要通过 PCT进行境外专利布局,因而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专利量最多(3851件),除此之外,美国(1846件)的专利数量、欧专局(1013件)布局较多,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数量布局较少,均低于 200件。
图6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海外专利的受理局分布情况(单位:件)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海外专利,中上游各细分领域的海外专利分布差距不大,下游主要集中在物理传感器、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领域。
图7 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海外专利的主要细分领域分布情况(单位:件)
从细分产业看,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海外专利,中上游各细分领域的海外专利分布差距不大,排名第一的是集成电路工艺(104件)领域,下游主要集中在物理传感器(1931件),其次是航空航天(1324件)和消费电子(1230件),其他细分领域的海外专利数量与上述三个领域差距较大。
03 专利诉讼纠纷风险分析
在智能传感器产业中,全国范围内涉及专利诉讼的案件共有713起,涉及专利374件;以深圳市为主体对外发起的专利诉讼案件有 79起,以深圳市主体作为被告的专利诉讼案件共有 161起。
图8 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诉讼专利的主要地区分布情况(单位:件)
截至2023年12月底,在智能传感器产业中全国范围内的专利诉讼有713起,涉及专利374件,且其中包含发明专利189件,实用新型185件。现有有效专利122件,主要涉及位置定位设备(17件)、物理传感器(15件)、消费电子(15 件)、试验机(14件)、航空航天(13件)等领域。
图9 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诉讼且当前有效专利的领域分布情况(单位:件)
其中,以深圳市为主体对外发起的专利诉讼案件有79起,涉及专利30件,主要分布在相摄像照相设备、生物医疗等领域,上诉人有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如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拓普视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案由包括行政纠纷和侵害专利权利纠纷。
关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对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CN101438965B),关联的系列侵权纠纷有10余起,广东高院认为理邦侵权产品的技术方案落入迈瑞生物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因此终审判决理邦仪器除了被判令立即停止侵权,包括理邦仪器生产的 M8病人监护仪、M9病人监护仪等多款监护仪产品,以及 DUS3 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DUS6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等多款诊断系统,在停止生产涉案产品之外,还被判决赔偿迈瑞生物共计约1500万元经济损失,至此迈瑞生物与理邦仪器之间持续5年多的知识产权大战落下帷幕。
而以深圳市主体作为被告的专利诉讼案件共有161起,涉及专利50件,主要分布在消费电子、摄像照像以及物理传感器领域。其中, 诉讼次数最多的涉案专利为CN207516831U9“一种互动四轴飞行器”,有53条诉讼信息,是由东莞市特斯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市众前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对深圳、汕头两地的多家企业进行的批量维权案件。案件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初审后判处涉案多家企业停止侵权,赔偿损害。
“MEMS 麦克风领域,歌尔 VS 楼氏达成和解,歌尔 VS 敏芯纠纷不断。”
歌尔VS楼氏
2013年6月,楼氏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北部地区法院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歌尔及其全资子公司歌尔电子(美国)有限公司,同时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该专利侵权纠纷向ITC申请337调查。
作为回应,2013年7月8日,歌尔在中国起诉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MEMS麦克风产品侵犯了公司五项国内专利。
随后在 2013年8月29日,楼氏又在其中国工厂所在地苏州起诉歌尔的MEMS麦克风产品侵犯了其中国专利。
这场诉讼和反诉讼的纠纷持续近20个月,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3月5日,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判定楼氏中国专利无效,楼氏在中国苏州对歌尔的起诉被依法驳回。并且同一时期,楼氏在美国 ITC起诉歌尔的专利被初步裁定无效。而歌尔诉讼楼氏的各项专利均被中国知识产权局维持有效,并且中国法院作出了楼氏侵犯歌尔两项专利的判决。
歌尔声学 2015年2月25日晚公告称,同楼氏就MEMS麦克风相关专利诉讼达成协议,双方就之前所有未决的专利诉讼达成全球性和解;双方化敌为友,并计划开展深层次商务合作。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不仅包括楼氏提出的歌尔声学销售到美国的MEMS麦克风封装侵权案件以及歌尔声学提出的楼氏MEMS麦克风封装侵权案件等一系列诉讼,还包括双方在MEMS麦克风专利组合方面的交叉许可。
歌尔VS敏芯 1
2019年7月,正值敏芯上市前夕,歌尔股份将敏芯股份及百度公司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案由为两家公司侵害其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权,歌尔主张敏芯股份停止制造、销售和许诺销售被控侵权产品,销毁侵权产品和设备以及赔偿1000万元。这三项专利分别为:麦克风电路板和 MEMS 麦克风(专利号ZL201521115976.X)、一种麦克风的封装结构(专利号 ZL201520110844.1)及一种MEMS麦克风(专利号ZL201020001125.3)。
敏芯才发现自己研发成果被歌尔拿去注册了专利(专利号 ZL201521115976.X),双方发生纠纷。2021年9月,敏芯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起专利权属诉讼,涉案专利ZL201521115976.X 归属敏芯公司所有,歌尔公司应协助敏芯公司办理涉案专利的著录项目变更登记。
经法院查明事实, 2010年11月原被告双方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先进制造领域课题)“CMOS-MEMS集成麦克风”的联合申请和合作研究,其中,原告敏芯按照863计划课题任务书的要求,负责“CMOS-MEMS麦克风封装技术”研究。2013年3月,敏芯向歌尔发送863中期检测汇报成果,提供《MEMS麦克风技术说明书》,介绍了PCB堆叠型麦克风的封装结构,制备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歌尔回复确认收到。2015年12月,歌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于2016年获得授权,专利号ZL201521115976.X,即涉案诉争专利,该专利中的技术方案即为敏芯在上述课题中独立研发获得的技术方案。
2021年11月,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21)苏05民初2003号民事裁定,支持敏芯股份的诉求。之后,歌尔股份不服并上诉自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4 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歌尔VS敏芯 2
2020年4月,歌尔股份针对敏芯股份提起的3件侵权诉讼案,(2020)鲁02民初63号、64号和65号。3个案件中的63号、64号已经被判决为不构成侵权,其中,64号案件涉及专利“一种MEMS麦克风的专利”(ZL201420430405.4)的专利权,2021年02月,敏芯股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50579号无效决定,宣布涉案专利的专利权全部无效。
而65号案青岛中院于6月7日做出侵权判决,判决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停止生产、销售侵犯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专利 ZL201220626527.1、名称为“MEMS 麦克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
此外,敏芯股份还遇歌尔股份多起专利诉讼,例如歌尔股份起诉敏芯股份及其部分员工侵占公司职务发明,其中敏芯股份创始人之一、副总经理梅嘉欣涉及的名为微机电声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专利号 ZL200710038554.0)终审判决归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歌尔股份全资子公司)所有。专利涉及“OCLGA 封装技术”正是敏芯股份在公开报道中多次提及的公司“核心技术之一”。
激光雷达领域,禾科技、速腾聚创与美国Velodyne达成和解后,禾科技2023再遭诉讼。
2019年,作为中国激光雷达行业估值最高的两家公司禾科技和速腾聚创,被全球最大的激光雷达企业Velodyne 阻击。禾科技的市场已经扩张到北美和欧洲,并获得了不少在美国的自动驾驶公司认可,速腾聚创则从中国走向了欧洲,北美市场涉足相对较少。
2019年8月13日,Velodyne向加利福尼亚地方法院提起两份诉讼,正式起诉速腾聚创与禾科技, 指控两家企业的激光雷达相关产品涉嫌故意侵犯其美国专利 US7969558B2 (高清晰度激光雷达系统) 的多个方面,请求法院判决两家企业永久禁令,并索赔三倍赔偿。
禾科技被起诉时,正在冲击IPO上市,为了不影响IPO进程,禾科技选择迅速结束专利纠纷,支付了1.6亿元专利许可补偿,双方还于2020年6月24日签订《诉讼和解和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26日。
继禾科技之后,2020年10月9日,速腾聚创与Velodyne宣布,双方已经达成了涵盖众多360度旋转式激光雷达产品的长期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互惠协议涵盖了双方的现有专利和未来专利,双方也将撤销目前双方之间的所有法律诉讼案件。
2023年激光雷达制造商Ouster并购 Velodyne后,在2023年4月,向禾科技发起了专利诉讼,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禾科技发起337调查。Ouster 还向美国特拉华州联邦法院提起了对禾科技的专利侵权诉讼,指控禾科技的传感器侵犯了其数字激光雷达技术核心方面的5项专利(美国专利11175405 、11178381、11190750、11287515和 11422236)。
ITC于2023年10月10日裁决终止了由 Ouster 提起的有关涉嫌专利侵权的调查行动(“ITC 诉讼”),该裁决维持了ITC行政法官在2023年8月24日作出的初裁,批准了禾终止ITC诉讼的动议。但是Ouster此前在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另外提起的专利诉讼,禾科技还未作进一步披露。
综上所述,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从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到专利质量、海外布局以及诉讼纠纷等方面,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然而,风险亦是机遇,只要我们深入剖析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不断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专利质量和布局水平,妥善处理诉讼纠纷,就一定能够推动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稳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