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利导航系列第11期:传感器专利运用的热点方向

传感器专利运用的热点方向
从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环节看,上中游产业链中,涉及的专利转让主要发生在 MEMS 工艺、传感器封装、传感器设计等环节,专利许可主要发生在 MEMS 工艺、传感器封装、传感器设计等环节,专利诉讼主要发生在 MEMS 工艺、传感器封装、传感器设计等环节,专利无效主要发生在 MEMS 工艺、传感器封装、芯片封装等环节。

下游产业链中,涉及的专利转让主要发生在分析仪器、智能驾驶、摄像照相设备、物理传感器、消费电子等领域,专利许可主要发生在分析仪器、智能驾驶、摄像照相设备、物理传感器、航空航天等领域,专利诉讼主要发生分析仪器、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物理传感器、航空航天等领域,专利无效主要发生分析仪器、智能驾驶、物理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中,涉及转让的专利共49888件。上中游产业链中,专利转让主要发生在MEMS工艺(1252件)、传感器封装(632件)、传感器设计(617件)等环节,下游产业链中,专利转让主要发生在分析仪器(23645件)、智能驾驶(18484件)、摄像照相设备(8406件)、物理传感器(7392件)、消费电子(5489件)、检测仪器(4488件)、智能机器人(4452件)、航空航天(4437件)等领域。

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中,涉及许可的专利共3715件。上中游产业链中,专利许可主要发生在 MEMS 工艺(102件)、传感器封装(50件)、传感器设计(29件)等技术领域;在下游产业链中,专利许可主要发生在分析仪器(2013件)、智能驾驶(1201件)、摄像照相设备(850件)、物理传感器(439件)、航空航天(388件)等技术领域。

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中,涉及诉讼的专利共374件。上中游产业链中,专利诉讼主要发生在 MEMS 工艺(13件)、传感器封装(5件)、传感器设计(3件)等技术领域;在下游产业链中,专利诉讼主要发生在分析仪器(181件)、智能驾驶(151件)、智能机器人(61件)等技术领域。

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中,涉及无效的专利共520件。上中游产业链中,专利无效主要发生在 MEMS 工艺(23件)、传感器封装(22件)、传感器芯片封装(9件)等技术领域;在下游产业链中,专利无效主要发生在分析仪器(219件)、智能驾驶(211件)、物理传感器(116件)等技术领域。

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利运用情况

PART 01   专利许可情况

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中,涉及许可的专利共3715件,专利许可主要发生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域,其中江苏省排名第一。国内许可专利数量较多的许可人包括深圳迈瑞、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其中企业许可对象多数为集团内部公司或者参股公司,院校的许可对象较为广泛。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许可的专利为3715件。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利许可主要发生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域。排名前五名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757件)、浙江省(482件)、广东省(398件)、北京市(363件)、上海市(178件),其余省市的专利许可数量比较少,均低于150件。

图 1 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利许可量前十的省市分布情况

国内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的专利许可中,企业实施许可专利1946件,许可数量较多的有柯尼卡美能达(31件)、迈瑞生物医疗(28件)等,企业许可多为集团内部许可,对外许可较少,如柯尼卡美能达的31件摄像照相设备专利许可给舜宇光学。院校/研究所实施许可专利1368件,包括南京邮电大学(89件)、南京林业大学(77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54件)等,南京邮电大学的许可对象较为集中,主要是江苏南邮物联网科技园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的许可对象主要是安徽瓦尔科电子有限公司和滁州蒙托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多数院校的许可对象较为分散。

光学传感器技术分支专利的主要许可院校有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激光雷达技术分支专利的主要许可院校有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化学传感器技术分支专利的主要许可院校有宁波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图 2 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专利许可人排名情况

 

PART 02  专利转让情况

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中,涉及转让的专利共49888件,专利转让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排名第一。国内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的专利转让中,企业申请人转让专利数量较多,且多为集团内部转让;院校申请人转让专利数量较少,且多数专利是将全部权利转让给企业。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转让的专利为49888件。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利受让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域。排名前五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6642件)、江苏省(6527件)、北京市(4075件)、山东省(3522件)、浙江省(3431件),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转移以沿海地区为主,广东省排名第一。

图 3 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专利转让量前十的省市分布情况

国内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的专利转让中,企业申请人转让专利数量较多,有35462件,占比70.91%,包括歌尔股份(818件)、瑞声声学(590件)、北京万集科技(175件)等,其中企业申请人的专利转让多为集团内部转让,对外转让较少。对外转让,如康达智株式会社转让276件专利给东京晨美光学电子株式会社,索尼公司的2件专利转让给奥林巴斯株式会社。院校申请人转让专利数量7274 件,占比14.55%,多数专利是将全部权利转让给企业,少数专利是增加企业作为共同权利人。个人申请人转让专利数量为8254件,多数专利是转给所在公司或成立的公司,少数专利是转给所在院校/研究所。转让专利较多的上中游分支有MEMS工艺、传感器设计、传感器封装,传感器类型主要有声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激光雷达、气体传感器等。

图 4 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涉及专利转让的专利权人排名情况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智能时代,传感器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引领着行业的变革。从MEMS工艺的精细雕琢到传感器封装的匠心独运,再到下游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专利的流转与运用成为了推动智能传感器行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期待在未来,更多创新性的专利成果能够涌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关注我们,一起见证智能传感器的无限可能!